汪培珽是誰?

一位在台灣的親子教養作家與演講者,僅《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管教啊,管教》超過五十萬冊,共二十餘本,持續發表中。翻譯故事書和青少年書籍十本,《想生金蛋的母雞》《弄丟飯糰的小婦人》《踢踢踢踢 天寶》《好嚴肅的農場》。她的育兒觀點強調「尊重孩子」、「好好說話」,「問題不在孩子身上,永遠是大人要先反省自己」。

什麼是「汪培珽式教學」?

是根據她的書籍與理念所發展出來的一套教養與教學風格。依據她的育兒哲學所設計的教學方式與園所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

1. 大量親子共讀,從小培養聽力與語感

她提倡每天講故事給孩子聽、反覆聽繪本,不要求背誦,也不主張教孩子認字。

讓孩子自然熟悉語言的節奏、句型、語感,而非填鴨式學習。

2. 不罵小孩、不處罰,溫柔堅定

她相信孩子做出「不當行為」,常常是因為「不安、焦慮、累了、太想要被理解」。

老師只有一個選項:好好說。溫柔且堅定的好好說。

3. 尊重孩子的節奏與身心狀態

不追求過早學習、不要孩子表演、比賽。

若孩子還希望先觀察或不想參加活動,可以先尊重他,讓孩子在有安全感時,自主發展。

4. 低師生比、關注每一位孩子

她支持「低師生比」的教學現場,一位老師只帶6~8位孩子,才能真正理解每個孩子的狀態與需求。

5. 玩,最利大腦發育學習與人際互動

不是坐在課桌前做習作,而是透過與老師和同學的互動、生活經驗、故事聆聽、教具操作來內化知識。她相信:「犯錯,就是學習。」

6. 不強調節慶與表演

她反對把孩子聽故事和遊戲學習的時間,拿去「安排節目與表演」。孩子的自信不是來自掌聲,而是被了解與肯定。畢業典禮,只是平時活動課的內容,甚至不排練,看到的就是孩子平實的樣子。

7. 午睡比傳統少一小時。

不想午睡的孩子可躺著休息、聆聽大自然音樂,或安靜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