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培珽是誰?

一位在台灣的親子教養作家與演講者,僅《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管教啊,管教》超過五十萬冊,共二十餘本,新書作品持續發表中。翻譯故事書和青少年書籍十本,《想生金蛋的母雞》《弄丟飯糰的小婦人》《踢踢踢踢 天寶》《好嚴肅的農場》。她的育兒觀點強調「尊重孩子」、「好好說話」,「問題不在孩子身上,永遠是大人要先反省自己」。

作品很多等有空再看

什麼是「汪培珽式教學」?

根據她的書籍《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管教啊,管教》《孩子知道你愛他嗎》《會讀書》《師徒關係》,發展出來的一套教養與教學風格。它的特色:

1. 大量親子共讀,培養聽力與語感

她提倡每天唸中文和英文故事繪本給孩子聽,不要求背誦,讓孩子自然熟悉語言的節奏、句型、語感,在無壓力的情況下迅速擁有母語般的英文聽力,和大量的中文詞彙。閱讀力,是將來能靠自己把書讀好的關鍵。

2. 好好說話,不罵不處罰,溫靠自己柔堅定

她相信孩子做出「不當行為」,是因為「不安、焦慮、累了、太想要被理解」。她堅持老師只有一個選項:好好說。溫柔且堅定的好好說。

3. 尊重孩子的節奏與身心狀態

若孩子希望先觀察或不想參加活動,先尊重。讓孩子先有安全感,順其自然的慢慢進入學習的規律中。

4. 低師生比、關注每一位孩子

「低師生比」的教學現場,才能真正理解每個孩子的狀態與需求。幼兒園也要照顧好老師,孩子也會跟著受益。

5. 玩,最利大腦發育學習與人際互動

她反對幼兒坐在課桌前做功課,而是透過與老師和同學的互動、生活經驗、故事聆聽、教具操作來內化知識。她相信:「玩耍,是最好的幼兒教育;犯錯,就是學習。」

6. 別浪費大腦發育黃金期

她反對把孩子聽故事和遊戲學習的時間,拿去「安排節目與表演」;孩子的自信不是來自掌聲,而是被了解與肯定。讓幼兒提前認字算數,唯一的功能是安慰父母;副作用是阻礙大腦的靈活性。她也對校外教學不感興趣,盡量避免拉家長到學校參加活動。

7. 午睡比傳統少一小時

不想午睡的孩子可躺著休息、聆聽大自然音樂,或安靜看書。把時間還給家庭生活,增加親子相處的時間。因為這段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短暫的可以,而且一去不回頭,

學校整修前後?

家長為什麼選我們?
汪培珽的聯絡簿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