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事,不是英文
「母親通常都是為了哄我入睡才唸,所以,我都是窩在被窩裡看的。雖然身為商家老闆娘的母親並沒有很會唸,不過,對於小孩子來說,卻是個很好的說書人,怎麼說呢?因為她會照著我的要求去唸我所指定的段落。她絕不會擅自主張。對母親而言,只要能讓我早早入睡就好了,至於要唸哪裡都沒關係。她一定是想,只要讀讀我喜歡的段落,我就會早點睡著,結果,她同一個地方通常一讀就要讀好幾遍。四遍也好五遍也好。總之,她會為我讀我最喜歡的部分。結果,最先睡著的都是母親,至於我,則沒那麼快睡著。平常,我很難和母親有類似這樣的共處時光,所以那稱得上是我僅有的可以獨占母親的時段,也因此,我總是睜大眼睛瞧、豎直耳朵聽。」
「用耳朵聽應該比用眼睛讀更能逼近語言的本質,很幸運的,我在幼兒時期,就藉由耳朵,充分地享受到聆聽語言的樂趣。」
這是《繪本之力》中,作者松居直以近八十歲的高齡,回想小時候聽母親唸故事書的感受。
我雖然幫孩子唸了十年的故事書,卻無法得知姊弟倆對於「父母唸故事書給他們聽」這件事的內心感受。主動問孩子嗎?沒想過這麼做。我總覺得,有些事情是要經過時間的沉澱,人生的美好滋味才會自然地發酵浮現。所以,看到松居直的這段描述,就像是看到了我的孩子道出他們的未來感受,而心有戚戚焉。
對於孩子各方面的學習,我總是小心翼翼地檢視孩子的「動機和興趣」在哪裡。因為那是一切事情成功的要素,不論成功的定義是快樂人生、還是飛黃騰達,或是兩者兼備。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看似以英文學習為出發點——「英文耳朵」是目標,可是達成目標的動機和興趣,卻與英文一點關係也沒有。真正引發孩子聽英文故事書的動機和興趣——是故事,不是英文。
如果你很少有機會接觸童書繪本,或許很難體會我的話,所以,我必須先讓父母感同身受故事的美妙,才能激發父母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的「動機和興趣」。
有了動機和興趣,事情才容易成功。大人小孩都一樣。
* *
第三個故事《Here Comes the Strikeout》
作者Leonard Kessler(書單第三階段)
在大家都熱中棒球時,Bobby很會跑壘、很會滑壘,也很會接球,可是他最大的問題是——他打不到球,他總是揮棒落空。
有一天,Bobby最好的朋友借給他自己的幸運球棒,希望帶給Bobby好運。但他還是被三振出局。Bobby很沮喪地走進家門,媽媽正在煮晚餐,於是他趕緊閃進浴室,以放洗澡水做掩護,哭了起來。
媽媽當然還是發現了,並關心地問︰“Are you all right in there? ”(你在裡面還好吧?)Bobby說:「我總是被三振出局,沒有同學希望我在他們那一隊,他們甚至寧願先選年紀比我小的孩子。」“They always choose me last. ”(他們總是到最後才選我。)
以下是媽媽對Bobby說的話,也是父母鼓勵孩子的最好榜樣。“You are a good swimmer. You are a good runner. You must work until you are a good hitter. ”(你游泳很棒,你跑步也很強,只要肯下工夫,你一定會是很棒的打擊手。)「要不要請你的好朋友教你打球呢?」
Bobby果然跟好朋友練習了起來。站穩、揮棒、再揮棒。終於,He hit the ball.(他打到球了。)球雖然沒有飛得很遠,但至少他打得到球了。
最後,Bobby有了上場的機會,以下情節媲美公式化的連續劇——兩隊三比三平手,最後半局由Bobby這隊進攻,此時兩人出局,一人在三壘,第三棒該誰上場了?沒錯,就是Bobby。
孩子有時候是很殘忍的動物。一看三振王來了,對手們立刻喊著:“Move in closer. ”(外野手縮小守備範圍。)
連續劇的結局可想而知——Bobby揮出安打,讓三壘隊員跑回本壘,得到關鍵的一分。最後隊員問Bobby是怎麼做到的?Bobby說的話,後來也變成我用來鼓勵孩子的話:
Lucky bats won’t do it.
Lucky helmets won’t do it.
Only hard work will do it.
(幸運棒沒有用,幸運帽也沒有用,只有努力才有用。)
孩子有沒有學到英文不要緊,只要將這句話聽進心坎裡,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