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機一動
老師在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我坐在旁邊觀課。我會找各種機會觀察老師上課的情況,有時候是直接坐進教室裡,更多時候是坐在教室外面的門口,只用耳朵聽,不打擾他們。老師唸完了手上的故事書,看看還有時間,正準備伸手去拿另一本,阿力開始哀嚎說想下課,我沒等老師反應,靈機一動直接跳出來說,「現在該我唸這本故事書,如果你等等聽了不喜歡,可以先下課沒問題。」阿力開心的說「好啊」,習慣挑戰老師的他,心想今天我的機會來了。
這是一本新的故事書,在美國逛書店時,我家姊姊推薦的。我不是誰推薦都買單,但翻完後馬上去結帳。故事書的設計很特別,把書翻開後,必須轉45度從橫的變成直的。故事是一隻還不會飛的小鳥,人生第一次要正式飛翔。書名只有兩個字《Mel Fell》,意思是有一隻叫Mel的小鳥往下掉。因為Mel將從樹枝上一躍而下,接下來的整本書,是這隻小鳥一直往下落的場景。作者把書設計成直的看,往下落會更有臨場感,有創意吧。
有一天,媽媽不在家。Mel決定今天就是我學飛的日子。她已經在鳥巢裡待得夠久了。「你難道不怕嗎?(Aren't you scared?)」她妹妹問。Mel說:「當然怕,但我不會讓恐懼阻止我想做的事。(Yes, but I won't let that stop me.)」
Mel昂首闊步走向樹枝的盡頭,接著低頭往下看。
她的弟弟說:「我確定非常高喔。(It sure is a long drop.)」Mel說:「嗯,我有翅膀。(I've got wings.)」
Mel很害怕,但是今天就是她決定要飛的日子。然後Mel就一路往下摔。她經過貓頭鷹睜大的眼睛;她經過一群松鼠想要抓住她,但沒有一隻成功;她經過蜜蜂窩,一隻蜜蜂拉住她的腳另外一隻抓著她的尾巴;連蜘蛛螞蟻都想救她,但都失敗了。最後Mel衝進水裡,濺起了一個橫跨兩頁篇幅的大水花。
故事書字很少,但戲劇張力十足。可以想像全班聽得目不轉睛,包括剛才那個急著要下課的阿力。我不會壞心的突然問,「你想下課嗎?」更壞的大人可能說,「你剛剛說不想聽,現在不能聽了。」強迫他出去,當作一個教訓。這種教育方式很常見,老想著要給不聽話的孩子一個「教訓」。我們要把孩子當成好孩子,他們就會是好孩子。負面思維教育,不管怎麼教都好不了。我看著阿力發著光的臉龐,說得更來勁。「教訓」沒法教會孩子任何東西,「愛」可以讓他一生幸福。
故事後來呢?Mel跌進水裡游啊游,嘴裡捉到一隻小魚,踢水往上游,最後衝出水面往上飛。這時候得把故事書180度轉向,剛剛是往下落,現在是往上飛。第二天我又唸同一本故事書時,興國突然打斷我說:「Mel的眼睛不一樣。」我好奇,停下來問哪裡不一樣,原來Mel從樹枝一路往下掉,眼睛都是很有自信的彎成一枚細細的弦月,每一頁都是怡然自得的往下衝,卻在掉進水裡的前一秒,眼睛瞬間變得又圓又大。
小孩的觀察力多驚人!
Mel嘴裡的那隻小魚剛好相反,衝出水面後眼睛又圓又大的驚訝樣,直到Mel飛回媽媽身邊,高興的喊著「我會飛了,我會飛了」(I flew, I flew.),那隻從Mel嘴裡跌出來的小魚,眼睛也在這時候轉成一枚瞇瞇微笑的弦月,喊著:「我在飛耶。(I’m flying.)」
好故事裡會藏著許多人文關懷。不用說教,都在故事裡。例如一路都有人想營救,例如沒讓小魚被吃掉,例如最後Mel和媽媽激動相擁,媽媽說:「我知道你會飛。」Mel說:「我也知道。
"I knew you could!" said Mama.
"I knew I could, too," said Mel.
©節錄自《汪培珽生了一個夢幻幼兒園》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