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對老大好一點

剛下校車的弟弟,一古腦地衝進媽媽的懷裡,撒嬌的可愛模樣,好像母子幾年沒見了。然後我的眼光看著跟上來的姊姊,我挪出一隻手來,接下姊姊手中的筆電——「媽媽這一秒鐘沒法抱你,但是我的眼裡有你。」弟弟又淘氣地從媽媽懷裡溜走,學飛機狀往前衝了出去。「好可愛的弟弟唷,我們的弟弟好可愛喔!」已經進入媽媽懷裡的姊姊說。

這個弟弟已經滿十歲了,什麼樣的弟弟,可以在十歲,還讓十三歲的姊姊說可愛呢?

媽媽當然也覺得弟弟好可愛。這是上帝第一個最不公平的地方:老大再小,即使只有三歲,可是只要老二一出生,原本老大身上也有的可愛,馬上會被更小的孩子,取而代之。

父母當下可能對這樣的差別沒有感覺,因為小小的嬰兒,哪有不可愛的道理呢?

通常父母都會被可愛的嬰兒沖昏頭,而沒注意到「老大的可愛從來沒有減少一分」,而且,即使老大什麼都沒改變(這裡我不想探討老大因老二出生而產生的行為失常問題),父母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將「可愛」這個感覺,雙手奉送給老二。一個家庭,只因為多了個更小的孩子,然後老大的「可愛」,就突然從父母的眼前消失。當孩子的「可愛」父母看不見時,這個孩子不公平的命運也將跟著開始了。

請父母捫心自問:我們有多少時候,用不一樣的眼光看著老大和老二?甚至在同一件事情上,用了不同的標準對他們。只因為老二比較小,就可以有較低的標準嗎?還是,因為較小的孩子比較可愛,父母就不自覺地用了比較低的標準?

「老二比較可愛」這件事,不公平在哪裡?

剛出生的小嬰兒比三歲的小孩可愛,好像是很正常、理所當然的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當這兩個小孩同時長大變成三歲和六歲的時候,想想當初三歲時不被注意的老大,如今老二也三歲了,父母對可愛的感覺,不會因為老二已經三歲了,而有所改變——你還是覺得三歲的,比六歲的可愛。依此類推,等老大老二變成十歲和十三歲時,父母依然覺得:小的那個孩子,永遠是可愛的一方。這就是整件事,對老大最不公平的所在——為什麼「可愛」的定義,永遠被小的那個孩子獨佔呢!

從頭到尾,都不是因為老大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的感覺是個比較級,不信就再生第三個孩子試試看——包準你會馬上將「可愛」兩字拱手送給老三,老二的可愛,從此一去不復返。

所以我常常對自己說:多對老大好一點。老二先天有「可愛」的優勢,父母得幫老大多扳回一城才行。

 

**

 

一個月前,弟弟新養了兩隻小老鼠,不同品種的一隻灰一隻黑,原本相安無事,卻在「同居」沒多久後開始打架。尤其是在餵食物的時候,打得最兇。而且,牠們倆不是勢均力敵,總是黑的欺負灰的。姊姊看了很不捨,於是要求媽媽再買一個籠子。

「不好。」媽媽說。一個籠子已經很佔地方了,只因為打個架,就說要再買一個籠子,不能忍耐一下嗎?(我是說,小老鼠不能忍耐一下嗎。)

可是老鼠愈打愈兇。「媽媽,那我出自己的零用錢買,可不可以?」過了幾天,姊姊又問。

這回媽媽猶豫了。白天孩子去上學,放在我腳邊的籠子真的不太安寧。我常常一邊寫稿,一邊就聽到「打架」聲,有時我會不動聲色地對著籠子踢一腳(安分點,不然晚上就把你們煮成「老鼠湯」)。

「嗯,星期六我們去問問老闆吧。」媽媽鬆口了,姊姊很高興。因為孩子很了解媽媽,不行的事情,媽媽是絕對不會鬆口的。

星期六一家四口到了香港有名的金魚街,這裡賣金魚的方式,讓人開了眼界。他們不是一缸一缸的魚讓你挑選,而是「一袋一袋」的魚掛在架子上;一個架子滿滿的四、五十個塑膠袋,每個十公分見方的小袋子,裝著三、五條魚,甚至是烏龜或青蛙。看了喜歡,整袋拎走,簡單明瞭。因為店租太貴、店面很小,這是香港人的生存之道。

雖然名叫金魚街,但是還有賣烏龜的、甲蟲的、貓狗的,也有兔子、龍貓、小老鼠等。走進了熟悉的店內,我馬上一個箭步上前向老闆問個清楚:「為什麼我們家的老鼠愛打架?」老闆好像早知道他們會打架似的,熟練地問:「有沒有天天洗澡?如果還是打的話,就狠狠地揍那隻較兇的老鼠……」媽媽突然明白:父母喜歡用來管教孩子的方法,原來小老鼠也適用。

 

「姊姊,那,我們是不是不用買籠子了?」姊姊點頭說好。但後來一路上,她的頭都是低低的,不說一句話。

媽媽發覺姊姊悲情的臉色,先輕探一句:「姊姊,你怎麼了?」她沒有說話。

金魚街是弟弟的最愛,我們沿路一直逛,半個小時後姊姊的臉色還是沒有緩和的跡象,於是媽媽再關心一次。孩子的心事,很多時候,父母心知肚明,卻喜歡用鴕鳥心態面對。

不過話說回來,「鴕鳥心態」也不是不可以用——別在「氣頭上」處理事情,有時也不失為一種教養孩子的方法。問題是,很多時候,父母等「氣頭過了」,也忘了要回頭處理這件事,然後,孩子心裡的氣就愈積愈多,最後,找個大麻煩統統還給父母。

「姊姊一定還是想買籠子!」這麼簡單的問題,我還要問嗎?因為媽媽不準備買,且對她的「臉色」故意不作任何反應,結果,當媽媽再問時,姊姊一顆眼淚就倏地掉了下來。

姊姊終於說出了原因:「兩隻老鼠原本都是弟弟的,因為打架,我要是出錢買籠子的話,弟弟說願意送我一隻。」言下之意,買不成籠子,她的小老鼠也飛了。這是孩子的邏輯,那父母的邏輯呢?

老鼠放在籠子裡養,是誰的,有差別嗎?我看你們平常不都是一起幫老鼠洗澡、餵老鼠吃東西、逗老鼠玩嗎?「沒有,我每次都要先問弟弟,他說好,我才可以跟他的老鼠玩。」姊姊說。

此時,一向不太插手孩子麻煩事的爸爸,卻微微動氣了。爸爸弄不清楚姊姊說了什麼,只是他也不贊成家裡有這麼多籠子。而且我們一家四口高高興興地出門,最後卻弄得不歡而散,他更不高興了。哦,對不起,孩子還沒成年,是「不歡而回」。

折騰了好久終於回到家裡,姊姊的情緒平復了,也許是她認命了,於是遵循老闆的指示,開始「修理」不乖的老鼠。

「打用力一點啦!」媽媽在旁邊助陣。從小沒被打過的孩子,要他們動手打老鼠,那手勁倒像是在幫老鼠按摩。

 

當天半夜,我突然醒來,黑漆漆的半夜三點,我腦中竟然跳出了這句話:我們要多對老大好一點。——

姊姊已經是這麼乖的孩子了,她從不會因為媽媽今天退一步,下次她就得寸進尺;平時也是那麼自律,媽媽為什麼不能對她多退讓一些呢?

還有,如果今天在金魚街,掉下來的是老二的眼淚,我們會不會用不一樣的標準來看待呢?

於是,第二天一早,我就將心裡的疑問問了弟弟:「我會不會對姊姊太嚴格了?如果昨天哭的是你,我會不會讓你買籠子?」

「不會。」弟弟答得斬釘截鐵。沒關係,我不要求大家的答案都一樣,只要有人開始反省,就是好事。

 

 後記:

兩年後,弟弟讀完這篇文章,自己「翻案」了:「我當時是故意說『不會』的。」

「所以如果是你,我會幫你買囉。」我追問。

「不會。」弟弟說,「但當時我不想你對姊姊太好,所以才這麼說。」

 

Previous
Previous

愛要說出口,想到馬上說

Next
Next

不可以交男朋友的一百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