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書評怎麼說
1
小S說《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是我的第一本書。書還沒出版前,沒有人知道它會暢銷,也不可能有人知道它會得獎。它的確得了一個獎。當我跟出版社編輯去參加頒獎典禮時(我甚至還上台講了話),她說她在這個大出版社工作了十年,第一次來。
當時親子書還不「流行」。這本書出版前,出版社把書稿寄給小S,她當時生了第一個孩子,想問問她肯不肯當此書的推薦人。你知道推薦人都是義務的嗎?不會有任何酬勞,只看你喜不喜歡這本書,或是願不願意推薦。所以出版社寄出稿子,通常不會再追問。沒有下文,就是不喜歡,或是不願意。
那天,我跟編輯在外面查看演講場地,為即將出版的書籌備活動。突然,她接起手機,講完後,驚訝地看著我,說:「小S的助理打電話來,說她願意推薦,而且還送了這本書一句話。」
願意推薦一個沒沒無聞的作者,已經很難得了。還主動送我一句話?最難能可貴的,不是這句話有多動聽(事實上真的很動聽),它代表的意義是,這麼忙碌的她,竟然真的把書看完了。因為沒看過書,你不可能這樣說。
小S說:「父母一定要看的一本書。」
p.s.
但是,這句話一直沒被使永。因為接到電話時,書已經印好了。不知道為什麼,後來這句話也沒出現在網路宣傳上──直到現在。記得當時我特地去買了張卡片,打好草稿,騰寫上去,寄給她。不管她收不收得到,她的熱心助人,我永遠會記得。
2
金石堂2010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管教啊,管教》
【獲選原因】:
封建餘毒所及,大小組織當中,上位者仍習於用權威來擺佈,用嚴刑來恐嚇,用謊言哄騙一時;過渡保護,設防圍困。
而作者堅持相信文明,呼籲用耐心,用時間,用道理來說服子女,公正尊重弱勢者的人格。是獨立精神的石破天驚之聲,將理性、民主納入生活的思想洗禮。
短短幾個字的獲獎原因,不僅點出這本書的精華所在,連帶點破社會上的不合理現象,就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真是佩服。
*
好友以為出版界的獎項是內定的,可以買、可以靠關係,好像是愛給誰就給誰。沒這回事。金石堂每年的這個選拔,發出上千封信給跟出版界有關的業內人士,請其推薦,選出得票最高的十本。這本書當初根本沒做宣傳。它是汪培珽的作品裡,最暢銷的一本。
某位國小老師看完本書分享道:
「踏進書店看到暢銷排行榜上的這本書,書名《管教啊,管教》就引起了我大大的興趣。當我拿起來看完序文後,我鼻酸眼紅(沒有誇張),直接拿去結帳。回家後細細地讀了好幾遍,內容實在深深地震和了我的心,並且讓我開始一一地省視我在教育上面的缺失。」沒錯,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無論為人師表還是父母者,都會有如此震撼人心的感觸。2010年,最值得看的親子教養書,非它莫屬。
3
香港明報週刊。書評《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香港的出生率歷過了谷底終於來個回升,但有勇氣多生一個的父母,畢竟少數。而這位來自台灣的作者,不獨提倡生養孩子,而且還提倡一生便是兩個,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你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作者是一個曾經馳騁職場的全職媽媽。她「糊里糊塗」當上兩子之母後,卻在隨後的生活中漸漸體認到生兩個有多好,於是急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別人——希望趕得及在太遲之前。「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但是,等您一旦體認到『孩子需要伴』這件事,即使只有一絲的察覺,通常生第二個孩子的好時機都已經過了。」
作者說,孩子愈來愈大,她就愈來愈發現到,姊弟兩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賴性、或者是互相需要性有多高!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很多。「下雨天,不出門,兩人可以從早玩到晚。」「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媽媽聊大人的天,姊姊弟弟聊小孩的天。」孩子需要手足,就好像我們需要另一半。「孩子之間的活動,應該由手足去完成,才符合自然原則……孩子可以玩出來的花樣,絕對超出父母逐漸駑鈍的想像力好幾百倍。」
作者的結論是:生一個孩子,表面是輕鬆,但事實上,父母沒能給孩子一個伴的不輕鬆感,卻是無所不在的。
不過,作者還算負責任啦,不會勸你生完就算,還提供一些針對家有一對子女的應對辦法,把自己的好點子和糗事都一併播揚開來。
孩子吵架,大人別插嘴
舉例說,當孩子無由來的吵起來——「你的腳太過來了」「我又沒碰到你」「可是我不喜歡」「我又沒碰到你」……的時候,作者的處理辦法是:裝作沒聽見,甚至來個「媽媽也不知道怎麼辦耶」的尷尬表情。因為「有時,父母的干預,不只於事無補,還可能愈幫愈忙……練息處理紛爭,或是練習『靠內在力量化解難過』,是通往快樂人生的必經之路。
而且,第二個孩子也是幫助大人控制情緒的好幫手。作者的親身經驗:一次惱得用同樣的台詞把兒子罵到第三遍時,女兒輕輕地說一句:媽媽,也罵——太久了吧。」便適時給快要失控的媽媽來個當頭棒喝。
「人生最重要的事,絕不是快速地跑到終點,而是在這段旅途上,我們經歷了什麼風景。生養孩子,當然是父母的大風景。」四人行,會比三個更風光明媚嗎?
——阿十
4
編輯推薦《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這樣培養,不是只有作者的孩子。」這是作者給大家的最主要信念。
「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是父母很正常的期望。但父母應該從哪裡下手去做呢?」是作者給大家的第一個問題。
父母的眼光必須放遠,成績和名次不是不需要追求,可是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和大能力,應該放在優先的次序。「好品格和大能力要如何培養?」是作者給大家的第二個問題。
「哪一個活動,可以同時達到培養孩子和愛孩子的雙重目的?而且這個活動,不論父母是什麼學歷、不論父母是什麼經濟環境,幾乎每個父母都有能力做到。」是作者給大家的第三個問題。
「想要奠定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習基礎嗎?只要有了這樣的基礎,真的就叫做『贏在起跑點』。」是作者給大家的第四個問題。
整本書只在強調一件事,也就是以上問題的全部答案:從小唸故事書給小孩聽。爸爸媽媽可以唸。爺爺奶奶可以唸。阿姨舅舅可以唸。保姆老師可以唸。
全體的大人,只要你對孩子有一份愛意,都可以透過唸故事書給他們聽而傳達給孩子。
作者曾經用一學期的時間,唸《獅子女巫魔衣櫥》給一班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聽,她確認,這一班的孩子會一輩子記得這個不求回報來唸故事書給他們聽的某個同學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