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聯絡簿
-
要跟小孩說為什麼
小安跑進來教室,不知興奮什麼用力抬起腳,一隻鞋子往老師飛過去,老師嚇了一跳,提醒他這樣危險不禮貌。小安停下來問為什麼,老師把感受說給他聽。他點點頭表示知道。可見,真的要跟小孩說為什麼,只說不行卻不知道原因,比較難把規矩內化到心裡。
-
為什麼跟家長說這些小事
衝過來打老師手臂,腳伸出去絆倒老師。。。其實跟家長說這些細節,並不希望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回家又被說一次,其實不需要。如果在家裡也發生類似狀況時,家長好好再說一次就好。我們要有信心,多說幾次,孩子就會慢慢內化了。再細想,這些淘氣的舉動,也可能是在學校覺得開心而已。如果是自己不喜歡的人,才不願意跟他玩呢,是不是。所以老師會跟孩子這麼說:我知道你是想跟我玩,但我會誤會你不禮貌。而且絆倒其實很危險。
-
咬人不禮貌
聽故事之前,小安開始移動水壺車,老師已經提醒過,等水壺車就定位才能拿取水壺,小安覺得元元沒有遵守先拿水壺,咬了元元的手。
老師再次說明水壺車移動,跑過去拿水壺可能會產生的後果。元元聽懂了,老師請他向小安道歉,並幫元元的手冰敷。老師也跟小安說,下次可以叫老師處理,咬人不禮貌。
-
事後給予溫暖
今天的活動課輪流打擊,小安已經玩了兩回,還想再上場,老師說要換人,他開始一直問「為什麼不能再玩?」
第三回合時,大家改玩2顆球,小安堅持要3顆,不給就要大叫,結果最後沒參加。下課前老師問他還要不要玩剩下的1顆球,他仍堅持要2顆,老師便說「謝謝大家,下課囉!」
小安沒再吵鬧,靜靜地去拿教具盤自己玩。(老師會記得課後關心他的情緒,也再次說明當下為何不能如願。當下堅持原則、事後給予溫暖,是孩子日後願意聽話的關鍵。)
-
別忘了對孩子豎大拇指
栽種毛豆經過兩週了,有些花盆的豆子在第三天就已經發芽,有些豆子卻不見動靜,老師說了《The Carrot seed》的故事:每個人都跟小男孩說他的蘿蔔種子不會長大,但小男孩依舊除草澆水,最後收成了一根好大的蘿蔔。小安立刻說:「有的時候發芽了,只是還沒有衝出土的外面。」哇,好有領悟力。
-
需要時間
今天說故事前,老師請小安撿起桌下的一大團衛生紙,並和孩子們討論為什麼不能亂丟。
大家開始七嘴八舌,「別人踩到會滑倒」、「地板會變髒」。小安說:「會有螞蟻跟蟑螂來。」(我們不追究是誰丟的,也不硬碰硬,而是讓孩子自己說出理由,慢慢內化規矩。雖然說得很有道理,哈~但要做到,還需要一點時間。)
-
等心情靜下來再說
午睡時間,小安邊聽故事邊轉動娃娃發出聲音,老師提醒不要吵到別人。故事結束後,他不停問什麼時候可以起來,還發出打地板的聲音。老師示意她安靜等待,並走過來想說話,他卻撇頭不理。
當老師去幫別人拿書時,他突然大哭大叫。老師忙完後沒立即回應,先去準備點心。等他漸漸冷靜後再回來談,他也知道下次該怎麼做了。
(有些情緒不需立刻解決。給一點空間,等孩子的心情靜下來,再慢慢陪他理解。)
-
不吃區
中午吃飯時,阿燻咬著空湯匙聽故事,老師停下來提醒:「湯匙是用來吃飯的哦~」
阿燻說不喜歡飯和花椰菜,老師幫他把喜歡和不喜歡的分開。過一會兒再看,原本那一邊的「不吃區」多了兩塊紅蘿蔔。
老師笑問:「欸?紅蘿蔔怎麼跑來這裡啦?」(吃飯這件事,偶爾也是一場靜靜的小攻防戰。)
-
一起玩煮飯
小金約老師一起去沙坑玩煮飯。
老師點了一碗義大利麵,小金送上餐點。老師品嚐到一半發現裡面有一根頭髮,跟小金說:「老闆,有頭髮。」
小金說:「那個也是麵。」